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领导留言板”征集2023年工作意见建议

旅游文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日土概况 >> 旅游文化 >> 正文

浅谈日土岩画上的象雄文化

信息来源:天上阿里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5日 18:17 浏览次数:

本网消息 岩画是阿里高原古代文化遗存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对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再现。迄今为止,在阿里地区日土、革吉、措勤、改则、普兰、札达都发现大量岩画,岩画点的海拔高度达4300—4800米,均位于现今的高原荒漠地带。岩画点所在的地形地貌大多为山谷侧缘、坡麓、沟口洪积扇,以及湖滨山前地带等,地势开阔,靠近水源,说明曾为人们游牧游猎的场所。特别是日土岩画的年代最早可能上溯到史前时期,在一些岩画点的附近,发现人工打制石器,一些岩画点还与石丘墓葬共存,日土岩画不但是古代祖先的一种记录形式,还为了解象雄文化提供形象性史料依据。

日土岩画形成的历史时期

岩画的分类从制作手法上分三类,第一类是敲凿形式,对物体全面进行敲凿;第二类是线刻形式,采用的是线刻出物体的外形;第三类是整体涂绘形式,采用矿物质涂绘出物体的整体形式。当地牧民认为岩画是鬼神所绘制。我认为,日土岩画形成划分两个时间段来考虑较为客观,因为岩画中出现了许多重迭式和仿造岩画,甚至反映近现代内容的岩画。因此,日土岩画的形成划分早期、晚期两个阶段,使得我们认识岩画给人一种清晰的时间脉络。

1.jpg

图为:多玛岩画上的摩崖牦牛

早期日土岩画的题材主要有动物、人物、植物、符号、器物、狩猎、格斗、游牧,晚期出现了佛塔、“六字真言”、人力车、扁担等。最早的岩画应当是阿里高原上没有出现文字以前,也是最早的绘画形式。

2.jpg

图为:乌江岩画上的格斗与狩猎场面

早期日土岩画与象雄文化

早期岩画的明显特征是石器点和岩画在一起,石丘墓葬和岩画在一起,列石和岩画在一起,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动物、牦牛、鹿群题材,多少涉及到史前的文化。如日土夏达措、热角,革吉县帮巴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存。这个时期为何岩画的主要内容为牦牛、鹿和动物呢?因为原始超自然力量崇拜时期,世上很多自然现象人们不能理解,比如看到巨型牦牛体格强壮,还驮运很多东西,成为了游牧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比如鹿的奔跑速度特别惊人,身上长了很多美丽的花纹,头上长了许多漂亮的角,由此人们对这种动物产生了崇拜心理,把牦牛和鹿的形体凿刻在岩石上,作为一种祭祀来崇拜,体现一种自己精神的寄托。在岩画上的牦牛和鹿等动物题材从不同侧面地反映出了象雄文化中的崇拜物。

3.jpg

图为:日土县夏达措石器

4.jpg

图为:任母东岩画上的鹿群

综上述牦牛和鹿这个特殊的文化从早期影响到了今天,牦牛是牧民生活中重要的经济来源,又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人们把精美的“六字真言”刻在了牦牛头上,摆放在了佛塔、玛尼堆,甚至供奉在自己的家庭作为一种祭祀来崇拜,有着辟邪的意义。再比如鹿在日土龙门卡、任母东岩画点等多处出现,今天,我们走进寺庙、家庭、建筑物等都反映鹿的精美造像。其实岩画上反映的牦牛和鹿等动物都是象雄萨满、“苯”、苯教先民们的崇拜物,也是象雄文化的组成部分。

晚期日土岩画上的象雄文化

晚期日土岩画反映象雄文化内容多一些,从岩画的题材来看,除了牦牛等动物以外,更多的是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符号式的题材,我们从乌江、多玛、下曲龙、龙门卡、任母东、革吉县吉冲岩画凿刻出了太阳、月亮、卐万字符号,上述符号具有鲜明的象雄苯教文化特征,因为太阳和月亮给人类送来光明、送来温暖,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的光芒,由此人们对太阳、月亮产生崇拜心理,把这种精神寄托凿刻在了岩画上,作为祭祀来崇拜。早在3800多年前,顿巴·辛绕米沃齐创制了雍仲苯教,他又是雍仲苯教的创始人,其标志是卐万字符号,也就是护身符的意思。太阳、月亮不但是人们生活中的崇拜物,又是藏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比如,我们步入寺庙,经堂以及走进家庭都离不开太阳、月亮、星星吉祥符号。篷年过节时藏民族有个习俗,把羊头、酥油、青稞、吉祥其玛、糌粑等摆放在家庭的头一条位置上,祝福吉祥。那么值得注意的是羊头上插上了太阳、月亮的标志符号,还一些寿星老人过八十岁生日时身穿绣有太阳、月亮的上衣,表达像太阳、月亮一样永远健康长寿。

在日土县过巴村岩画上我们看到了藏文ཁྱུང་ཕོ་ལྀ་ལ་བརྩན་字样,现在的藏文几乎看不到这样的表达形式,头一个ཁྱུང་是名词,是神鸟大鹏鸟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象雄。神鸟在日土任母东岩画上清晰地记载,属于象雄文化的“琼”字;第二个字ཕོ་指的是“雄”姓;第三个ལྀ་字反方向凿刻;最后一个字བརྩན་初步认为当地祭祀神有关,整句意思为神鸟图腾的祭祀点,也可以理解为象雄某部落祭祀点。那么现在的藏文里有无反方向的用法呢?据考证当今还不使用这种反方向字。综上述这种特殊的文字现象究竟出现在什么年代?出现在普兰县细德角如村石碑上,据说是千年观音石碑,两边记载了不少有关观音的历史文字,使用的文字与日土过巴岩画上的表现方式是一样的,再看看拉萨大昭寺广场上的“会盟碑”同样使用了这种文字,那么吞米·桑布扎之后的100—200年之内可能出现的文字,说明文字不是一次性形成,表明文字也是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的过程。

在晚期日土岩画形成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岩画风格有动物、佛塔、“六字真言”、重迭、仿造、人力车、格斗、扁担。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车不但在日土龙门卡岩画上出现,而且在札达县柏东坡的岩画、古格壁画都出现了人力车,说明在阿里藏传佛教后弘期的早期曾出现过繁荣文明的社会景象。


关闭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备案号:藏ICP备18000418号-1,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日土县人民政府

藏公网安案号:54252402000001号网站标识码:5425240001版权所有:日土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