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领导留言板”征集2023年工作意见建议

历史文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日土概况 >> 历史文化 >> 正文

重走天路看变迁|日土县热角村:三个心愿映初心

信息来源:天上阿里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5日 16:15 浏览次数:

放眼青纱植绿洲,清风送爽柳枝柔。7月末,走进阿里地区日土县日土镇热角村,随处可见的班公柳为这里染上了一层葱茏的绿意,伴着小河潺潺的流水声,俨然一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靠着成立苗圃合作社种植班公柳,热角村三个小组183户639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每年能为每户创造15000左右的收入,村民们也早已实现脱贫致富。那么脱贫之后,村里又有什么新的发展目标呢?近日,记者在热角村走访发现,美好的发展蓝图正在通过“三个心愿”描绘出来……

老党员次白扎巴: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

热角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原本没有种树的习惯。据传,这里最早的班公柳是一位叫做次白扎巴的村民移栽来的。

时间回到1964年,28岁的次白扎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为村委会主任,带领百姓开荒种田、生产青稞,让村民吃上了饱饭。

不久之后,次白扎巴从远处带回来了一株柳树栽在自家门前。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这棵树的存活,村民们也加入了种树的行列,这便是今时今日扮靓乡村、成为群众脱贫致富“摇钱树”的班公柳。

飞逝的岁月中,班公柳的数量从一棵变成了成千上万,次白扎巴也从青年变成了耄耋老人。今年6月,党中央颁发给86岁的次白扎巴老人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作为他一生跟党走的见证和认可。据家人回忆,颁发奖章的时候,老人激动地当场流下眼泪,感动地说这是他此生最大的荣誉。

从青丝到银发,光荣在党50年,映照的是老党员的滚烫初心。现如今,次白扎巴老人仍然以老党员的身份活跃着,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日土镇党委书记王飞告诉记者,镇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会经常邀请老人过去讲党课、作宣讲。老人经常说,热角村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通了水、通了电、有了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本人也从缺吃少穿的农奴成为了党的干部,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所以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

王飞介绍,次白扎巴老人还会对镇上工作中的不足直言不讳,对党员干部提出意见建议。“他老人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年轻一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工作中少找借口,多干实事,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本色。’这也是老人最大的心愿。”王飞说。

驻村第一书记蔡勇:让苗圃托起富民“小康梦”

热角村种植班公柳的历史,从次白扎巴老人算起已有几十年,但实现产业化发展是近十年才有的事。

2012年,当时的驻村工作队瞅准机遇,帮助热角村建设了班公柳苗圃基地,每年4、5月将村民的扦插苗统一卖到周围各县。

2015年,热角村成立了苗圃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帮着村民联系客户,把大家种的班公柳枝条收上来统一销售。

近几年,随着阿里地区掀起种树潮,热角村的班公柳栽种在了阿里高原的各个村庄,为人们带去无限的绿意与希望,热角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班公柳之乡”。

种植户格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门口的这几棵树今年卖枝条卖了两千多块钱,过个三四年还可以再卖,我在合作社还有一万多元的分红,收入非常好。”

“去年,我们村的班公柳苗木销售额达290万,今年的销售额达429万,据我们调查,市场需求还在扩大,前景很广阔。”现任驻村第一书记蔡勇对记者说。

在热角村,种植班公柳带来的好处不止有眼前的经济账,更有长远的生态账。今年60岁的村民顿珠是土生土长的热角村人,说起近些年村里的变化,他自豪地说:“以前一刮风吹得沙子满天飞,村里的灰尘大得很。这几年树多了,我们村子的环境也好了,空气也湿润了,我家所在的热角村一组还办了牧家乐度假村,城里人周末还来我们村过林卡呢!”

村民们言谈之间对驻村工作队带领大家种植班公柳实现脱贫致富的称赞,让蔡勇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最近,他正忙着联系日土县林业部门,希望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把苗圃发展地更好。“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水不够,我希望今年能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这样的话,苗圃的规模能翻一倍,从四千多亩达到一万亩,收益也将更为可观。”蔡勇满怀信心地说。

大学生格桑曲珍:我想回到家乡当老师

去年秋天,一封来自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把18岁的格桑曲珍从祖国最西边的西藏阿里带到了祖国东北端的哈尔滨。

一年之后,就读学前专业的格桑曲珍回到家乡过暑假,尽管才在学校里读一年级,她似乎已经坚定了毕业后要回来家乡当老师的想法。提及原因,格桑曲珍坦言这首先跟她的求学经历有关。

在日土县读初中、在拉萨市读高中,再到远赴哈尔滨读大学,求学之地的所见所闻总是令格桑曲珍大开眼界,尤其是到了哈尔滨,她和同学们对彼此充满了好奇,格桑曲珍比较关注这里与家乡不同的地方,而同学们则热衷于猜想她的家乡阿里、日土的模样、甚至于猜想整个西藏。

正是这些“猜想”,让格桑曲珍更加坚定了毕业后回到热角村建设家乡的想法。“老师这个职业可以影响很多人。毕业后我要回来在村里的幼儿园当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能走得更远。”格桑曲珍说。

另一个原因是,热角村幼儿园自2018年开园以来,村里的适龄幼儿无需再去县城上学,如今2间幼儿园各自拥有2位由县教育局指派的教师,但这在格桑曲珍看来,这对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师资力量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将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积极投身到家乡教育事业中,实现她在彼时许下的心愿。

在热角村,和格桑曲珍一样的大学生共有37名。格桑曲珍说,与在全国各地读书的同学聊天时发现,大家都希望学有所成后服务家乡,很多人还表示愿意毕业后直接回村工作。

年复一年,班公柳不仅为热角村的村民带来了绿意盎然的生活环境,更为这里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现如今,像次白扎巴、蔡勇、格桑曲珍一样的老中青三代人就像扎根这片土地的班公柳一样,热爱着这片土地,建设着这片土地,用奋斗的人生为这片热土增光添彩。

关闭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备案号:藏ICP备18000418号-1,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日土县人民政府

藏公网安案号:54252402000001号网站标识码:5425240001版权所有:日土县人民政府